作者:龚品忠 | 发布时间:2018-03-20
2015年6月24日,应爱人的再三要求,我陪她参加了吴铭峰老师《种子的力量》课程的学习。出乎我的意料,与以前学习教练技术、行动成功等学习培训不同,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,它使我找到了现实中一切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,我的企业也从此摆脱困境,迅速发展起来。
我找到了企业举步维艰的根源
在现时的环境下,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压力、革新的需要、人才结构的差异、年龄理念的矛盾,外部环境的迅猛变化、内部员工的习性积累等问题,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。一个快20年的企业,思想僵化、部门臃肿、官僚主义、流程繁杂……看上去人不少,真正能做事的又有几个?所以,一定会面临危机爆发。当时,我的企业正面临着重重困难,订单交不出、质量出问题、交货期延误等,各部门之间又互相扯皮、推卸责任。面对种种问题,管理者都以批评、指责为解决措施。厂长烦恼,员工天天加班也烦恼,干了16年的总经理要辞职。企业到了这一步,问题到底出在何处?
企业面临的这种状况,使我陷入极度困惑之中。有幸参加了吴铭峰老师的《种子的力量》课程学习后,我的思想忽然开朗。我明白了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。我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。我一直忽略了一线员工的感受,员工长期处于烦恼和消极情绪中,能不出问题吗?于是我改变了过去一味对员工的指责批评,而是首先改变自己,在自己身上找原因,从自己做起。同时,要求大家都自觉从自身找原因,每天讲20遍“我是一切的根源”,不要找理由,不要找借口,不要指责,不要批评。
接着,从2016年初,我们真正开始在企业推行种子文化,将其定为华鸿的企业文化,全面持久推行。要求高管层每天写种子日记,按时检查,雷打不动,并以制度保证落实,宁可这个人走掉也要按照制度办。大家相互监督,优秀种子日记我们展示出来。为了加大推动力,我们还搞了一个智慧晚报,把写得好、内心有触动的日记和照片刊登出来,以此扩大宣传鼓励大家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员工们对“种子”原理的认识逐渐深刻,遇到任何问题都首先从自身找原因,寻找自己身上的不良“种子”,从改变自己开始,自觉从我做起。当然,最终的缘起还是我自己。“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”。领导人的意志有多坚定,对这件事情认真到什么程度,员工们就能做到什么程度。
落地践行从关爱员工开始
我们之所以在企业推行种子文化,是因为它使我清楚地明白,当前企业之所以举步维艰,我是一切问题根源的道理。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由我决定的。要改变企业状况,首先从我做起。而一切又都要依靠员工去做,员工是根本,所以改变自己最根本的是要关爱员工,要学会利他,纯粹的利他,调动员工的积极性。想得到什么就要播种什么,种下好种子,才能有“好”的收获,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。
明其理而贵在行。实际生活中,我开始扎扎实实关爱员工,一是建立关爱员工的具体制度;二是深入调查了解员工存在的实际问题;三是实实在在地去帮助员工解决问题。我真正把员工当成家里的成员,真切地关爱。其中有50多对夫妻,在我们的帮助下关系得到明显好转。在学习种子文化的一年来,应该说是我对员工切实实施关爱的一年,管理层干部对企业、对员工的感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,员工也发自内心地以厂为家,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,企业举步维艰的困境很快得到了转变。
为了改善员工工作、生活和学习环境,2015年9月,企业出台了十多项政策,取消那些不合理的收费和规定,增加几百万元开支,新增了150个社保名额,改变了过去那种出现问题一味批评、惩罚的简单方式,而是自己承担责任、多关爱、多鼓励。有一个车间,上报年产值的时留有很大余地,明明能做100万,只报80万,我没有批评指责,而是给予鼓励和关爱,结果他们竟然做到了150万。
在关爱之心的驱动下,我们实施每月对员工表扬、奖励、发奖品制度,评选种子践行优秀团队、种子践行优秀个人,加大表扬嘉奖力度。过去我们企业罚款制度很严,仅此一年收入六七十万元。学习种子文化后,我们取消了以前简单的做法,而是设立了一个“爱心基金”,必须要处罚的,就请去交爱心基金,去做功德,罚款的概念没有了。
我们厂里的很多员工来自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暑假的时候,大概有七八十个孩子要来看父母。面对这些留守儿童,员工的内心很担忧,孩子放哪才能安心?于是,我们专门选择了一个环境好的地方,聘请三位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们开课,照顾这些孩子,下班后父母带回去。结束的时候搞汇报表演,这些孩子们对《大学》倒背如流,员工们看到这一幕,心里由衷地高兴。
种子文化教人们怎么做人、做事。没有种下好的种子,投资得越多反而会赔得越多。真正的财富是把员工当成自家人,员工有了积极性,利润自然就来了。这一年多来,我们企业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,之前的问题基本解决了,人才注入源源不断,利润同比大幅增长,集团上下一家亲。我们企业推行种子文化实实在在收到了可喜的效果。
《种子的力量》将陪我智慧前行
让员工快乐工作、幸福生活是我们华鸿企业的首要责任。如何解决企业内部矛盾、理顺外部关系,从内外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,还需要我们不断发挥种子文化的作用,在方式途径上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,不断学习研究和深入探讨。
企业在经营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,只要我们按照种子文化中讲的“面对、接受、处理、放下、播种”的要求来处理,我们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就能运用自如,化解矛盾,不断开辟发展的新天地。俗话说得好,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。当下的收获源于之前的种子,要追求更好的未来,当下就要学会播种。只要现在种下好的种子,未来必然会得到好的收获。
对我们来讲,种子文化的学习是长期不断的,种子文化的实践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我们要坚韧不拔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。企业的愿景不是空洞的想象,必须经过扎扎实实的不懈努力,种子文化将伴随始终。我们要不懈努力、不忘初心,带着自己的宏愿和智慧去奋斗下一个三年、五年、甚至十年……我对未来充满着期望。